close

我不太喜歡「黃金起跑點」這個名稱。 這個名稱太具有侵略性,起跑是賽跑的起點,有跟別人一較高下,爭個你輸我贏的味道。 人不需要為競爭而活,人跟人之間的相處,可以是分享,可以是互相扶持、攜手並進。 我想要討論的是,到底有沒有「黃金學習時期」?

我們每個人的生理與心理的發展狀態 ,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簡約的分成發展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三個階段。 15-18歲之前,可以說是身體發展的階段;18-35歲左右,身體的狀態會達到最佳狀況;35或40歲以後,身體的功能會逐漸退化。 所以如果一項才藝或是行業是需要以身體的運用或動作做為工具,就有可能隨著身體的成長 而有相對的生命時期:身體狀態是成熟期,則才藝所能發揮也屬顛峰期;身體逐漸衰退,則才藝的發揮空間也會江河日下,不若以往。 再者,各項需要靠身體運作的才藝或行業,隨著身體運用的部位不同,也會有著不同的成熟期與衰退期。 舉例來說,在球場或田徑場的球員或運動員,35-40歲以後就不可能再創高峰。 再細分下去,高爾夫球職業選手,有比較長的職業生涯,打到五十歲的選手比比皆是;但在籃球或是棒球場上,NBA(美國籃球職業聯盟)與MBL(美國棒球職業聯盟),的四十歲以上選手,已經被稱為是老人家了。 女子體操與女子滑冰的運動生涯更短,14-20是巔峰時期,25歲以後,不可否認就跳不太起來了。 所以各項以身體為表演工具的才藝,當然有它的生命週期。 換句話說, 一位25歲的年青人,身體的發展雖是達到高峰,但是突然心血來潮,發願要開始學習滑冰,要以滑冰為職業,抱歉! 是可能來不及的。 他(她)當然可以學,或許可以成為教練,可是要成為選手奪金牌,就真的要靠奇蹟。 再往下推論,既然才藝或運動會隨著身體的成長而有生命周期,當然就會有隨著身體的成長而有最佳的黃金學習時間。 「黃金學習時間」可以定義為:「要將某項才藝或技能,發揮到最顛峰的狀態,所應該開始學習的時間。」 這個開始學習的最佳時刻,應該是用科學方法去觀察測試,以大多數人為樣本所統計出來的數字。 即使沒有人用科學方法去統計,老師或教練,根據教學的經驗,來歸納出數據,也有其準確性。 在上述的定義下,我覺得家長們對「黃金學習時間」應該有著下列的態度:

1. 「黃金學習時間」既然是一個統計數字,就不會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只是適用於大部分的人,而不是適用於所有人。 所以不需要以個案來否定通案的原則。 這就好像每一位鋼琴老師都會嚴格要求學生在彈琴時手指要站好,不可以平舖在琴鍵上。 老師們絕不會因為鋼琴大師霍洛維茲彈琴的手指都坍在琴鍵上,而否定且放棄此一原則。 也沒有家長或學生,因此來質疑老師的教法。

2. 「黃金學習時間」值得參考,但不應該拿來嚴格執行。 每個小孩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自己身體的生長時期,了解這學習時間,再參酌小孩子的狀況,就不會失準。 所以「黃金學習時間」不應該告訴我們幾歲的時候該做些什麼,而應該是幾歲到幾歲的時候做什麼。 告訴我們的應該是個時期,而不是時間點。家長可以參照這個時期再根據孩子的狀況,來決定這個開始的時間點。開始學習時間,相差個一兩年、兩三年是無妨。但相差個五年、七年,就差很多了。所以這個黃金學習時間,絕對是有參考價值。

3. 「黃金學習時間」是學習的開始,不是這項才藝學習成功的保證。 在孩子學習某項才藝的過程中,有許多重點與抉擇,要比黃金學習時間來得重要許多。 比如說要如何誘導孩子對這項才藝的興趣? 該如何學習? 要上個別課還是團體課? 要如何找到適當的老師來教? 什麼時候該換老師? 要如何來持續孩子學習的動力? 學習遇到瓶頸時 該如何提供幫助? 以上這些問題?比是否錯過黃金學習時間要重要的多。 對家長而言,「黃金學習時間」是付出的開始,不是責任的結束。

與其他才藝或運動不同的是,鋼琴與小提琴等器樂演奏家,有著非常長的生命週期,很多大師都是到了七八十歲,還可以在舞台上演出,還有人搶著買票進場。 這是因為音樂不完全是身體技巧的展現,精神與內涵更是音樂的本質。 可是也沒有一項才藝與運動,像鋼琴或小提琴一樣,在那麼小的年齡(五歲、六歲、七歲),就開始專業的練習。 終其一生,只專注在一件事上,這或許就是音樂迷人的地方吧!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loch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