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個月(Jun. 2009)的MUZIK雜誌,製作了「親子古典音樂教育入門」專題,內容包括了兩篇音樂教育理論的文章,五篇音樂名師或名人談教養自己小孩音樂的理念,以及四篇介紹坊間的音樂教育機構。 這個專題,還是偏重在學齡前的音樂教育的培養,對個人而言,隨著自己孩子年齡的增長,所要思考的是更嚴肅的音樂教育問題。 其中一篇讓我感到最值得參考與借鏡的文章,是文化人楊照先生談到為何讓他極富有音樂天賦的女兒,進入國內國小音樂班學習的心路歷程。 因為我們家哥哥就要在六月底前要做的一項重大決定 -- 要不要到音樂班報到。

     台北市有敦化、古亭及福星三所國小有音樂資優班,每年聯合招收小二學生各30名成一班,共三班90名。 其中66名鋼琴學生,24名非鋼琴學生。 四月初發簡章,五月初考性向測驗,五月底考演奏能力,六月初就放榜。 當我們看到哥哥的名字出現在第一志願的學校時,心中不禁一陣竊喜,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慎重抉擇壓力的開始。 會選這個學校當優先志願,也沒做特別的調查或比較,純粹是因為離家比較近,比較方便而已。 看到榜單,招足90個名額,鋼琴組報名93個,錄取66個,有三分之二強的錄取率,以我們對哥哥程度的信心,當下覺得考上倒也不是很困難,不過等到成績單發下來,才發現跟我們原先構想的情況,差異頗大。

     入學考分三個部分:音樂性向測驗、基本音樂能力及樂器演奏能力。 性向測驗先於五月初考,其他兩項在五月底一起考。 聽說性向測驗是去年才開始加入考試的範圍,而且得知如果性向測驗沒有達到標準,即使樂器演奏得再好,也無法被錄取。 這個測驗一直是被詬病的焦點,奇怪的是連國中的音樂班入學考試也要測驗性向。 我真懷疑有沒有可能今年考進音樂班的學生,四年後考國中音樂班,卻因為性向測驗考得不理想而無法進入國中音樂班就讀? 如果如此,是否就表示這四年的小學音樂資優教育是失敗的,學生的天份被教越多,喪失的越多?

     對於性向測驗,我們的準備就是不用準備。鋼琴老師Dr. Lee一直跟我們道歉,實在不知要如何幫哥哥加強,甚至建議我們到音樂機構上課。 我們認為既然是測驗性向,不就是測驗學生本能的特性,如果藉由上課特別加強,即使考高分,也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當然,我們心態上會如此輕鬆,實在也是抱著隨緣不強求的態度,去試試看再來決定。

     意外的是,從錄取的標準看來,哥哥在性向測驗的成績似乎還不錯,遠超過錄取的最高標準。 當性向測驗考完時,哥哥頗為失望,因為題目並沒有答完時間就到了。 錄取的標準有二: (1) 性向測驗達100以上,且術科成績達平均數[80.77]以上。 (2) 性向測驗達123以上,且術科成績達平均數[77.59]以上。 從這個標準來看,令人意外的是性向測驗的成績主宰著整個音樂班的入學標準,性向測驗成績高,術科標準就可以低一點。 這樣的結果是不是暗示考生,琴可以少練一點,應該多想辦法多花點時間在加強性向測驗上? 考生的音樂天賦與資優竟然是從性向測驗決定,而不是從考生的樂器演奏能力判別,是不是也代表著評審老師的識人不明?

     音樂基本能力考的是視唱、聽唱、節奏。 樂器演奏能力(鋼琴)是音階及指定曲(背譜)一首,抽選曲(三抽一,可看譜)一首。四月初發簡章拿到考試的樂譜,到五月底考試,約有七周的時間準備這四首樂曲與音階並不困難,困難的是會不會出錯。 哥哥考完術科也直嚷嚷考不好 ,有彈錯音,而且覺得琴鍵比他熟悉的窄。 我認為這是對鋼琴不熟悉所致。 第一、我們家彈還是直立鋼琴,考試是用平台鋼琴。 第二 、考試前根本沒有試彈鋼琴的機會,要不彈錯,還真的很難。 從成績來看, 哥哥的術科總分,只是比高標略高一點而已。

     要不要進音樂班就讀,成了放榜後壓力的開始。 這是哥哥自出生以來 ,第一個最重大的決定,影響的不只是哥哥未來四年的課業生活,甚至會影響到以後對音樂的學習與熱誠。 國小音樂班有著高度的競爭環境,對一位九歲左右的兒童是否能承擔的起? 當興趣成為考試的一部分,興趣還會存在嗎? 學習熱忱還會存在嗎?

     To be, or not to be?  還在考慮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ellochs 的頭像
    cellochs

    Intermezzo

    celloch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