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部落格「鋼琴老師的秘密」,版主Pianolady是位鋼琴老師,曾用一個精彩絕綸的比喻,來形容音樂等才藝課程與國、英、數等主科的關係。 她說主科像是大老婆,相對的,音樂就是情婦,「主科就像大老婆一樣,名媒正娶,並且接受大家的認同,理所當然佔據了一個重要的位置。情婦呢? 充其量不過是男人們的點心。」有此認知,Pianolady提供了四個情婦生存法則,讓天下的情婦們(!! 是鋼琴老師們)在學生與家長的互動中,有所依據,才不會徒增自己的煩惱。 全篇讀來,令人拍案叫絕,對Pianolady對情婦的觀察與比喻竟如此之貼切、契合,不禁會發出會心的一笑並心嚮往之.....  .(我是說男人啦!)

 

如果學科(主科)是大老婆,音樂等術科是情婦,那麼音樂班的學生就是把情婦的地位扶正,在學校堂而皇之就練起琴來。 學校不僅提供頂尖的術科師資,並提供最新的硬體設備,讓音樂班的學生能夠全心全力為「情婦」全力以赴。 在音樂班任教的主副修術科老師,當然不會有「情婦」的自怨自艾,反而像是大老婆一樣,走路有風,到處受人敬戴。

 

至於學科呢? 這些國、英、數、體育、美勞等學科真的在國小音樂班(請注意,這裡是指國小音樂班)的人才培養上,就該被貶為情婦一般,只能是點心,點綴而已? 當然不是,這些學科的教育,在國小階段,都還只是基本生活能力的培養而已,沒有這些學科的能力,連成為一個社會文明人都有問題,更遑論要成為一位音樂家。 今年十月,傅聰大師回來開演奏會,提到說莫札特是賈寶玉加上孫悟空,如果沒讀過紅樓夢與西遊記,就無法體會大師所比喻的莫札特。 就算不透過大師的方式,那彈琴的人有沒有自己一套方式來了解作曲家呢? 沒有養成閱讀習慣,沒有閱讀作曲家的生平事蹟,光在鍵盤練習,是無法完美詮釋一首曲子的精髓。 基本數學不好,樂理與理論作曲就學不好;不懂得欣賞繪畫,就少了一感官訓練,音樂的詮釋就缺少了色彩的變化。 再說到體育,國小的學生都還在體格生長階段,體格不好,扛個樂器都有問題,更別說是要操控它。 練琴與表演都需要充沛的體力,吹管樂的學生也需要有寬廣的肺活量來吹奏,肺活量不足,擁有再高的吹奏技巧也是惘然。

 

學科不重視的結果,將導致學生更加理所當然地往術科發展,汲汲營營專注在樂器的演奏技巧上。 四年之後,小學要畢業,發覺學科不如普通班學生,也就自然而然繼續往國中、高中音樂班發展,等到技巧都練完了,卻囿於學科缺乏同等的進步,以致於在樂曲的詮釋上,精神、藝術層面不足。 這個瓶頸倘若無法克服,音樂班所培養的學生就不是個音樂家,而只是個音樂匠而已。 這個現象可稱為「音樂班的宿命」。 追根究底,這個宿命,可是從國小音樂班就開始,當學生與家長歡歡喜喜地到音樂班報到的第一天,就可能進入了這個「音樂班的宿命」。

 

雖說是宿命,倒也不是無法脫離。 要脫離這個「音樂班的宿命」,就要靠學校與家長的通力配合。 學校受限於經費,預算與上課時數的限制,將大部分學科課程分配給學、術科導師,倒也無可厚非,相對的,這兩位導師就顯得特別重要。 導師應該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在這集中的上課時間做最有效率的運用,上課內容應以誘導、啟發學生的思考。 最忌諱讓學生寫大量的評量考卷,以為讓學生考高分就是提高了程度。 至於家長,就應該針對學校提供不足的部分,加以補充。 體育課不夠,家長應於週末假日多帶孩子到戶外運動,多接近大自然,也保護眼睛。 美勞課不足,就多到美術、 博物館,培養對美學的鑑賞能力。 傅聰大師淵博的國學常識可不是學校所培養,完全是家學淵源,所以只有在學校與家庭的完全配合之下,才能培養出全方位的學生。

 

已故音樂文化人 張繼高先生對國內某位知名小提琴家寄予厚愛,曾在書中提到最喜歡他所灌錄的西貝流士的violin concerto。 然而在讚嘆之餘,卻也語重心長的希望這位小提琴家能夠多讀書,以登大師之堂,不然就淪為黎奇(Ricci)之流。 無獨有偶,華裔指揮家林克昌先生也在自傳中提到,在機場中偶遇這位小提琴家,竟然也提出同樣的建議。 「多讀書」,從此成為我每一次在報章雜誌看到這位小提琴家報導時的第一印象。 可見樂器以外的學識,卻是成為是否能夠進階為大師的主要關鍵。

 

每個人每天都很公平的分配到24個小時,國小音樂班的學生要將學術科兼顧,非常不容易,非常辛苦。 「沒有三兩三,不敢上梁山」,否則,冒然將「情婦」扶正,可是會帶來一場災難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loch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