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打五十大板
當遇到兩個小孩子吵架,大人在仲裁時,總會以「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來處理。 也就是說,大人會先對明顯錯誤的一方,提出錯誤之處;然後,為了表示大人自己公正無私,就會再找些小錯誤來告誡另一方,表示另一方也有錯,所以要兩方互相道歉,再握手言和。 純真的小孩們,也很容易順從大人的思考邏輯,只檢討反省自己的錯誤。所以過沒多久,這兩個小孩子又高高興興玩在一起,吵架的事,似乎未曾發生過。
在大人這種方式教導下的小孩,長大後也會用同樣的模式來仲裁紛爭,或評論時事。然而,在大人的世界裡,思想已經不再是那麼純真。被仲裁的人,不會只是單純的檢討自己的錯誤,反而只會記得對方的錯,甚至會擴大解釋,是因為對方的錯而造成自己的錯。 所以,錯絕對不在己,而在對方。 因此,「各打五十大板」的結果,表面上看來是保存了雙方的尊嚴,讓爭執的雙方都有台階下,但實際上,卻可能模糊的整個事件的是非對錯。 這種點到為止的方式,對君子或許有用,可是對於厚臉皮的小人,卻有了轉移錯誤的空間。 遺憾的是,現今的社會君子者寡,小人者眾;會檢討反省的人少,硬抝狡辯的人多。而且小人的聲音往往比君子大聲,所以造成了現在的社會,黑白不明,是非不分,公平正義,蕩然無存。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仲裁或評論者以「各打五十大板」方式調解糾紛,是否也應該負擔起是非不明的責任? 面對君子,可以點到為止;面對小人,也唯有明確指出其錯誤之處,讓真正錯誤者沒有狡辯的空間,才能匡正社會風氣。 因此,在大人的世界裡,請不要用50-50的評論或判決,請依比例來判決爭執兩造的對錯。 51-49,70-30,甚至100-0,都比「各打五十大板」來得有意義。
「各打五十大板」絕對不是公平正義,而是鄉愿的表現。
刮別人鬍子之前,先刮自己的鬍子
這是一句賣刮鬍刀廣告的slogan(廣告詞),衍生為當某人要指責別人時,自己要先確認自己沒有相同的缺點或錯誤,才有資格去指責別人。然而,這也提供了寡廉鮮恥的小人,一個絕佳的防衛武器。
當甲指責乙有某項缺點、過失、或罪行時,乙自然而然就會搬出這句話來自我防衛,向甲表示:「你也不是聖人,你沒有相同的缺點?那你有甚麼資格來指責我?你我兩個也不過半斤八兩, 何必「五十步笑百步」?」只要搬出這句廣告詞,保證甲馬上無言以對。 甚至如果甲沒有同樣的缺點,乙也會搬出甲其他的缺點來防衛,這時局面頓時改觀,反而好像是甲犯了錯似的。 然而,即使甲啞口無言,是否就表示乙沒有該項缺點、過失、或罪行呢?
自己的鬍子, 不會因別人是否刮了他自己的鬍子, 而消失無蹤.
「君子聞過則喜」。 聽到別人的指責,如果是一位謙謙君子,一定會馬上自我反省,有則改之, 無則不予理會。哪裡會反唇相譏? 如果甲乙兩人是對等關係,例如:同樣是子女,學生,或是下屬,以此廣告詞防衛,尚有道理;但如果甲乙兩人是不對等,例如是父母與子女,師長與學生,主管與下屬,甚至在野黨與執政黨,以此廣告詞做攻防之主軸,豈不是專制蠻橫、推諉卸責?
「刮別人鬍子之前,先刮自己的鬍子」,這只是一句廣告用語,請不要拿這句話做為轉移焦點的藉口。
(原發表於2006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