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ranz Schubert - Fantasie in F minor, Op.103, D.940 (Performers: Maria João Pires & Ricardo Castro)

 

鋼琴「四手聯彈」,一直以為是以一台鋼琴為工具,與友同歡的演奏型態,更可能是男生「把妹」的好方法(如同周杰倫在「不能說的秘密」一樣)。 其所演奏的作品,也是以改編曲居多,拿現有的鋼琴作品或是著名的旋律,增加其聲部、聲響、氣勢,改成四隻手可以彈奏。  考驗一下彈奏者的默契,同時,由於彈奏的限制,也考驗著編曲者的巧思 然而,即使四手聯彈能彈奏出如「胡桃鉗」的另一風貌,(請參考這篇"邂逅胡桃鉗"),但這些畢竟是別人的作品,不屬於四手聯彈自己的生命,沒有屬於自己專有的作品,使得這種演奏型態,在我心中,總是妾身未明,替代性高,似乎沒有存在的價值 直到上個月,「奉子之命」(哥哥的暑假作業),欣賞耶魯大學的校友音樂會,聽到了舒伯特的F小調幻想曲D940,Op.103,才深刻了解到鋼琴四手聯彈,不只是好玩而已,而是可以彈奏出動人心弦的旋律,完全屬於四手聯彈才能彈出的作品。

第一次在音樂廳聽完全曲,只覺得旋律非常優美,尤其是動機的旋律,貫穿全曲,一再出現,令人印象深刻,念念不忘。 之後買了CD 反覆聆聽,更是沈醉在各個段落的主題旋律。 其中有一段此起彼落的trill,就好像思念著遠方的戀人卻不得見的低頭歎息聲。 套句哥哥的感想:「全曲平靜中帶著憂鬱」,可說是適當的描述。 這是舒伯特過世那年(1828)所完成的作品,可能就是如此,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所以在作品中隱藏著那股不安與憂鬱。

Fantasie in f minor 1.jpg

為什麼要用「四手聯彈」來表達? 一直是我在聆聽此曲時經常浮現出來的問題。 就聲部、氣勢、演出機會的難度(指鋼琴及演奏者),四手聯彈,都是介於單人彈奏及雙鋼琴之間。 聲部少,雙手就可彈出,就設計給單人雙手彈奏; 聲部多,需要如樂團般的氣勢,就設計給雙人雙鋼琴彈奏。 少,創作容易; 多,也很好寫。 但如果就是要剛剛好,不多不少,這就很困難了,創作的限制可就多很多,就無法那麼的天馬行空,那麼的自由自在。 如何讓在同一台鋼琴彈奏的四隻手都很忙,卻又不白忙,就是創作四手聯彈作品的難處。 舒伯特這首F小調幻想曲就是這麼一部剛剛好的鋼琴作品。 減一個聲部則太單調,多一個聲部則太吵雜。 一台鋼琴,兩個人,四隻手,不可多也不可少,就是這麼的恰到好處。 而這樣的剛剛好、恰到好處,可不是三、五分鐘就結束。 全曲可分四個樂章(段落),總共570小節,演奏時間約十八分鐘。 如同莫札特的豎笛協奏曲(KV622)與豎笛五重奏(KV581) 確立了豎笛的地位一般;舒伯特這首F小調幻想曲 確立了四手聯彈的地位。

It has to be two, to tango; it has to be four, to FANTASIE.

F Fantansia.jpg  

F Primo.jpg

F Secondo.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loch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