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養育小孩,有個好處,就是隨著孩子的成長,自己彷彿再成長一次,一些成人不會接觸的事務,會因為孩子的需要,而跟著參與,沒想到反而引起極大的興趣.。 2000年5月Walt Disney上映的動畫電影"Dinosaur",就是一個例子。當初只是陪同孩子觀賞,沒想到卻產生了驚艷的感覺。(要知道,年紀越大,是越不容易有這種感覺的。)

     在觀賞"Dinosaur"之前,我對這部電影毫無所悉,也沒聽朋友或書報介紹過這部電影。自詡對時事是很關心的我,對於這麼優質的電影聽都沒聽過,真是有點汗顏,。可能當時老婆剛懷孕,無暇他顧吧。然而,另一方面推想,是不是這部電影的影片與配樂,被台灣的影迷與樂迷忽略了,所以我聽都沒聽過? (唉! 年紀越大,也越會"牽託"。) 因此,在這裡不禁想要為這部電影,尤其是配樂部分,大力推薦,以彌補我相見恨晚的虧欠。

      "Dinosaur"的配樂大師是James Newton Howard,我對他並不了解,但聽完原聲帶,真的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由於這部電影的特質,James Newton Howard做的一個"電影配樂"的最佳示範,怎麼說呢? 因為這是一部以恐龍成長為故事背景的電影,很多時候是沒有講話的,只能靠畫面與配樂來述說故事,所以背景音樂如果無法與故事畫面互相結合,相輔相成的話,戲劇張力就不夠,就不知所云,那麼電影的表現肯定大為失色。這張soundrack高明之處,就是把它放進CD player裡面,從頭聽到尾,閉起眼睛,電影畫面就可以在腦海浮現,一幕接著一幕,毫不間斷,就等於又看了一次電影。如果某段音樂不知在哪裡出現,別擔心,拿出DVD找到這段畫面,就會恍然大悟。可見這些配樂是既獨立又連貫的。比如說原聲帶的第二軌"The Egg Travels",音樂從兩隻偷蛋龍(Oviraptor)搶一個恐龍蛋開始,(這時主奏樂器是打擊樂) ,然後恐龍蛋掉到河裏(由長笛表現) ,繼續漂流,途中躲過幾隻恐龍的吞食及踐踏(由長號主奏),然後被翼首龍(Pteranodon)啣起,飛向天空,這時音樂轉為高亢遼闊,充分表現出波瀾壯闊的氣勢(由小喇叭擔綱),然後因其他鳥類的爭奪而恐龍蛋掉到一個孤島,生死未卜,此時音樂嘎然而止,而畫面也瞬間轉為一片漆黑。這就是畫面與音樂的緊密結合,但這並不是單調的音效,而是旋律非常豐富的音樂。驚艷的是,這不是單一的佳作,貫穿全場的主流皆是如此,這才令人佩服。

      大部分古典音樂的人聲,都是有歌詞可唱的,作曲者多少藉由歌詞來表達樂曲旋律不足之處,如果沒有歌詞,這些人聲,聽來肯定既單調又多餘。然而James Newton Howard對人聲的運用,最是令人激賞。他的人聲不是拿來唱歌用,而是當樂器用,是沒有歌詞的,每一軌或多或少都有人聲出現。其中又以第四軌"The Courtship",最令人印象深刻。這段描寫狐猴們(Lemurs)求愛歡樂的場景,利用人聲多聲部及男女混聲的聲部合唱,加上非洲的打擊樂器,所製造出歡樂的氣氛,令聽者血脈沸騰。每次聽到這一段,都想爬到樹上與牠們一起玩。非洲籍創作歌手Lebo M,功不可沒。再如第八軌"Across The Desert",描寫恐龍越過沙漠,因水分不足而紛紛倒斃,此時的人聲不只表現出恐龍們旅途的艱困,人聲哀嚎更令人心酸,可想像出恐龍們哀鴻遍野的悲慘場景。這些人聲的表現,不僅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有時還反客為主,成為整首樂曲的要角。除了對J.N. Howard的佩服外,對於表演的男女發聲者(應該也可說是演唱者吧),也是值得我們讚賞與喝采。

     如果真要選一首樂段當主題曲,我覺得非第七軌"Raptors/Stand Together"莫屬。這段演到男主角恐龍(Aladar)帶著狐猴一家人為了躲避隕石,離開了狐猴島,在命運的安排下,竟然渡海回到了牠的出生地,所遇到一群恐龍遷徙的隊伍時的配樂。由於這是他第一次遇到自己的同類,所以每當這段旋律響起" D--A-GAD---,EF--E-DD--", 我都會感受到牠遇到各種不同的同類時的震撼。

      不只是音樂的驚艷,這張原聲帶的錄音效果,更會讓音響發燒友大呼過癮。尤其這張CD的包裝盒上,有著"音響論壇"劉漢盛總編輯的簽名推薦,更可看出這張CD的等級,足可列入發燒友的孤島唱片之林。不過在唱片或音響展上,倒很少看到以這張CD為示範片。個人覺得第二、四、七、八、九軌,動態的場景表現,層次非常分明。在良好的音響系統下,更能表現出音響的優缺。

      看了這部電影,我們家就沉迷於恐龍的世界,這些又臭又長的恐龍全名,孩子念得比我還流利,沒關係,我聽我的音樂就好。


(原發表日期: 2006年7月28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loch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